因此,获利的是一种“价值差”,而不是价值。但它的这种“两端差”表面上也竟很吻合我的上述这个价值的本质:人类为获得最大生存而必须要付出的最小代价;在这里,这个很有效率的商家以很小的代价(个别价值很低的商品)在市场上实现到了最大的利益。但实际上它与我的这个价值本质思想根本不同,因为它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大多数的生产力仍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从而大多数人生存不好)的,一旦这个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这个商家也就没有多大利益可言了。前面说了,价值的本质并不能归结为“以最小的代价创造出最大的‘交换价值’”。而我的这个价值本质思想则是要求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生产力普遍地极大提高(具体要求到每个商品上就是使其内在价值趋向于零),从而实现使人类为获得最大生存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最小。靠大多数人的不好生存而获得的最大生存,这对人类整体来说不可能是真正“有好处的价值”。但是由于它能够带动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它也是实现真正的价值本质之理想的必由之路。 三
在价值规律的静止状态,我们没有遇到价值如此复杂的情况,这里,只要将价值(以一定有用物品、使用价值的名义)“创造”出来,它就能够在市场上实现出去。此时,人的劳动物化为价值,一方面创制了一定的有用物品,另一方面人也从中(从这种价值实现中)获得了生存必需品。因此,“创造价值”是一个很崇高的事情。但是在价值规律的活动状态,我们看到了价值的极端复杂的情况,在这里,“创造价值”甚至不再是值得崇敬的事情,因为,如果你仍然象从前那样以粗放的、耗费十分大的方式来生产,那不仅不能够“创造价值”,反而可能给你自己带来坏事。在此我们看到了一种十分无情的现实:一个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再一定有人要,其产品中凝结的、因此劳动者自己的价值未能实现出来,到时劳动者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此时的市场不再是短缺的市场,相反是过于丰富的市场,正因为过于丰富,人们才难以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生存成了问题。解决这个荒唐的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劳动产品所具有的价值尽可能低、尽可能少,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努力谋取最大的“价值差”。此时,支配市场与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是价值本质规律,即以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而最终的目标是每一使用价值之价值趋等于零。价值等于零,这就是人类全部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