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了一番文字学考察。“位”的最初含义应该是中庭之左右,它应该是一个方位名词,后来则有位列之义,此是位字之引申义。最初无政字而有正字,正字最初是用来形容四时节气和顺的,后来便又引伸出生长、督正、匡正诸义,而我们后来所最常用的,往往是“督正、匡正”之义。孔子所言的“位”“政”之含义,亦应是我们所通用的二字的引申义。“谋”字本为心,后便引申为谋略、谋划之义。后来曾子的“君子思不出其位”、孟子的“位卑而言高,罪也”,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历朝历代学者对孔子此句的注解基本是一致的。结合《论语》各篇章及程朱的注解,我们可以认为学者所言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其行之矛盾,其实可以不称之为矛盾。另外,结合钱穆先生的理解,孔子所谓的“谋政”,是为了寻求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为了结束春秋时期君臣相残、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政治局面。因此,孔子所谓“谋政”不过是他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一个方式而已,两者是处在完全不同的地位和层次的。 【关键词】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孔子 曾子 孟子
参考文献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