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高校的有关院系参与其中;还有在西安地区持续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陕西省大学生实 体空间搭建竞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美 术学院等多所院系的师生共同推进且乐此不疲。 最后,再从参与建造教学的主体类型看,因为课程设置的先决条件,参加建造教学的教 220 师主要是建筑设计课程教师和建筑技术课程教师(以建筑构造课为主,部分教师由于是建筑 学专业背景,兼任这两类课程教学),此外一些院系还专门配备了以教师身份出现的专业技 师,如木工、金工师傅,实践证明极有价值;而参加建造教学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也有部 分硕士研究生和少数博士研究生(以助教身份参与)。人的因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 学实验的思想倾向与得失成败,应该说,建筑设计课教师侧重强调建造成果的视觉品质和建 225 筑技术课程教师侧重强调建造成果的性能指标都没有错。但建造教学的最初目标就不是单一 的、纯粹工具理性的,而是让学生完整地体验建筑活动全过程。 综上,建造教学的前景似乎隐约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建筑学科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我们参与博弈时很难逃脱“田忌赛马”的逻辑,聪明 的建筑师有选择地和艺术家谈技术,跟工程师谈艺术,对商人(开发商、材料商与营造商等) 230 讲规范,同官员讨论文化或“和谐”,而跟业主(不管他是开发商还是官员)则必须做好全 面准备、相机行事。建造教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让未来的建筑师尚在初学阶段就接 触趋近于最真实的建筑活动全过程及其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比常规 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更为职业化的一种训练方法。再加上“重道轻器”的积弊及其负面影响, 以及当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代与后工业时代不同需求并存的特殊状况,诸多因素共同确证 235 了建造教学的长期必要性。 其次,传统民居之基本精神即“务实的建构”关注建筑形式生成机制中的建造逻辑之贡 献——被鄙视了几千年的“器”其实与建筑学中所谓“现代性”合拍。“只是为了不一样, 就拼了命地不一样”是一种极端状态或者说是病态,无论是建筑设计实践或者教学。就此而 言,未来的建造教学如果不能把握这一基本精神则可能会误入歧途:作为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240 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仍然需要以教学成果为目标,而不是被其他利益趋向所误导;同时,作 为对于建筑活动是人类基本需求的回应,建造教学仍旧要关注建筑的基本性能。 在基本需求与基本性能遭遇新时代的新问题时,具体而言,在手工操作、机器生产与自 动化制造的不同后果已初显端倪时,建造教学应该提供学生以不同的尝试机会,从而让它自 身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只有这样,教学-教育-大学的原初精神才能彰显,在建筑活动领域, 245 就是要让学生有条件发展成为具有思想力的匠人——哲匠。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建筑论文代写 建筑论文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