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普及到民众当中。无处不在的网络,正在改变传统反腐格局。近几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监督的一大亮点,和传统反腐模式相比,网络反腐具有鲜明特色,对反腐败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南京天价烟局长、贫困县女检察长开名车、局长日记等众多事件都是由网民曝光,引起相关反腐机关重视,网民通过网络实现了自己的监督权利。可以说,网络作为现代媒体之一,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使其成为反腐的新途径,成为传统反腐的重要保障,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网络的力量在当今己无人质疑。它被誉为广播、电视、报刊之外的“第四媒体”。网络以其高度的分布性、交互性等特点已经成了表达民意、凝聚民心、联络各方面力量的重要平台,成了张扬善良、鞭挞丑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腐败是削弱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是根本对立的。在新形势下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抓好坚决惩治,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为注重预防创造条件;只有抓好有效预防,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成果,有效解决腐败问题。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呈现易发多发势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硬,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保持党的纯洁。网络反腐,显示出了强大的监督力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已经引起官方高度重视,新华社在09年也通过新华网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网络举报方式,网络反腐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作为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国执政者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义。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的因素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部门等多方面。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完善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反腐立法以及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然而,我们在看到网络反腐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必须正视它的一些问题。例如某些部门权利至上意识甚至排斥痛恨网络反腐、区域、城乡、职业网络用户数量存在差别、网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带来“情绪性”反腐负面影响、网络反腐影响司法公正、甚至可能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这些问题在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造成冲突的同时,也正在挑战着法律的底线。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刑罚应当保持其谦抑性,从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加强舆论监督、规范权力运行角度出发,为网络举报的规范运行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好网络举报运行模式,应当从举报信息公开的程度、监管程序的设置和规范、刑法介入的范围和标准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其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本文在先研究国内外研究腐败现状的前提下,全面的阐述了网络反腐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肯定网络对反腐败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注意到一些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大致有以下几种措施:加快网络反腐的立法、建立违法追究制度、政府正确对待网络反腐、建立快速反馈机制、政府积极引导、网络媒体网民加强自律、加强网络反腐的硬件建设、加快研究“网络反腐”与“舆论监督”的良性循环机制、政府加强对网络的监控。作为对网络反腐的初步研究,本人只是做了初步探索,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能够引起学者重视,进一步繁荣反腐,成为传统反腐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网络; 反腐; 政府引导;
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绪论 11-17
1.1 选题背景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5
1.3 研究思路 15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7
2. 网络反腐的相关内涵 17-21
2.1 腐败的释义 17
2.2 国外学者对腐败的定义理解 17
2.3 国内学者对腐败的定义理解 17-18
2.4 本文对网络反腐的理解 18-21
3. 网络反腐的现状及特点 21-26
3.1 网络反腐的现状 21-22
3.2 网络反腐的特点 22-26
3.2.1 网络反腐的主体强大 22
3.2.2 网络反腐的成本低廉、安全性 22-23
3.2.3 网络反腐的效率高、运行高效 23-24
3.2.4 网络反腐具有互动性 24-26
4. 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26-35
4.1 某些政府部门排斥网络反腐 26-28
4.2 区域、城乡、职业网络用户数量存在差别 28-29
4.3 网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带来“情绪性”反腐负面影响 29-32
4.4 网络反腐影响司法公正、甚至可能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 32-35
5. 完善网络反腐的对策 35-43
5.1 加快对网络反腐的立法、监控 35-37
5.2 政府正确对待网络反腐、建立快速反馈机制 37-39
5.3 政府积极引导、网民加强自律 39-40
5.4 加强网络反腐的硬件建设 40-41
5.5 建立机制,促进网络反腐良性循环 41-43
6.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