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恰逢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得益于我国坚持实施出口导向和积极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得力,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从一个贸易小国成长为贸易大国。然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挑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外贸发展整体上面临巨大困难,由原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变成了基本持平甚至负增长。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多重外部压力叠加。而且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同质化问题严重。破解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目前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及企业实践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转型升级”,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路径。基本分析框架就是“环境——资源——路径(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路径)”。本文研究沿着市场结构(转型升级的模式)-企业行为(转型升级的能力构建)-企业绩效(转型升级效果评价)的思路展开,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战略和能力培养的视角,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本质;二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三是如何培养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四是如何提升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对绩效的作用;五是政府如何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是全文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讨论加工贸易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转型”与“升级”的本质。阐述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然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最后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的介绍。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理论研究。第一章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梳理了转型升级的文献。第二章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分析。分析了汇率、劳动力、产业等外部因素。国际竞争的压力、市场集中度偏低,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同质竞争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实证研究。第三章相关国家和地区转型升级的过程和启示第四章转型升级的宏观战略研究。从三个层面(国家层面、行业管理层面、加工贸易企业)和两个维度(需求维度和供给维度)阐述了政府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包括整体的政策体系,以及相关各项政策。第五章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验证创新能力与创新效果之间的关系。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可能更多地通过降低运作成本、提升内部运作效率、规模扩张等途径得以实现。第六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提出了基于双升级模式下的产业链的变化、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的变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个重要驱动力,并基于此划分出四类转型升级基本维度,分别是企业形态优化维度、市场结构优化维度、经营模式优化维度、自主知识产权优化维度。第四部分(第七章、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和附录的调查个案。第七章完善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监管。公共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海关的监管和执行力度也显得非常重要。概括本文的重要结论,对理论和实践贡献及创新点,然后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第八章几个省市推进转型升级的调查。附录了本次实地调查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宏观政策及效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研究内容的创新。以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为核心,对加工贸易的宏观战略和企业战略等核心能力进行分析;(2)研究方法的创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最大的不足是理论分析多、实证检验少。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的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对假设加以验证,力求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宏观战略; 转型升级企业战略; 企业形态优化; 经营模式优化; 市场结构优化;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结构优化;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绪论 12-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4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0
一、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16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0
第三节 “环境——资源(能力)——路径”研究框架 20-21
第一章 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 21-30
第一节 企业战略理论以及分析框架 21-25
一、 环境学派 21-23
二、 资源学派 23-24
三、 战略联盟 24-25
第二节 有关加工贸易的文献回顾 25-30
一、 加工贸易概念 25-27
二、 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分析 27-28
三、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途径研究 28-30
第二章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分析 30-38
第一节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30-31
第二节 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 31-38
一、 宏观层面:政策平台的构建 31-33
二、 中观层面:行业环境的培育 33-34
三、 微观层面:企业能力的提升 34-38
第三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转型升级的过程和启示 38-42
第一节 新加坡的经验和启示 38-40
第二节 澳门手信业的发展过程和启示 40-42
第四章 关于转型升级的宏观战略研究 42-47
第一节 整体推进战略 42-45
一、 进口与出口相协调 42-43
二、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协调 43-44
三、 数量和质量协调 44
四、 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协调 44-45
第二节 循序渐进战略 45-46
一、 基于全球价值链环节的递进 45
二、 基于地区梯度转移的递进 45-46
三、 基于产业内升级换代的递进 46
第三节 区别对待战略 46
第四节 重点突破战略 46-47
第五章 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 47-53
第一节 干中学习战略 47-48
一、 个人层面的“干中学习” 47
二、 组织层面的“干中学习” 47-48
第二节 先易后难战略 48-50
一、 增量部分可先行转型升级 48-49
二、 存量部分可局部转型升级 49-50
第三节 稳中求进战略 50-51
一、 以订单为基础的业务转型升级 50
二、 以经济发展潜力为基础的市场转型升级 50-51
三、 以产业发展阶段为基础的产业升级转型 51
第四节 立足创新战略 51-53
第六章 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53-62
第一节 研究假设 53-55
一、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可管理性分析 53
二、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要素的四个维度 53-55
三、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要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55
第二节 研究样本 55
第三节 研究变量测量与研究方法 55
一、 研究变量测量 55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 55
第四节 实证结果 55-59
一、 数据质量评估 55-56
二、 测量模型检验 56-58
三、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检验 58-59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59-62
一、 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具有市场结构优化的特征 59
二、 经营模式的优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59
三、 自主知识产权结构优化正向影响企业 59-60
四、 相关企业案例 60-62
第七章 完善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监管 62-73
第一节 宏观财政税收政策调整 62-63
一、 稳步推进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统一 62
二、 尽快明确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 62
三、 积极引导异地委托加工业务,实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62-63
第二节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63-68
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3-64
二、 以鼓励引导的方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64-65
三、 提高加工贸易产业水平,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布局 65-68
四、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68
第三节 完善海关监管措施 68-73
第八章 几个省市推进转型升级政策的调查 73-81
第一节 重庆市在金融危机前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 73-75
一、 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 73
二、 创新内陆开放物流通行模式 73-74
三、 引进世界知名企业 74
四、 “走出去”带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74
五、 金融危机及加工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74-75
第二节 上海市在金融危机前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 75-77
一、 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75-76
二、 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76
三、 重点任务 76-77
第三节 四川省外贸发展形势和趋势 77-81
一、 基本情况 77-78
二、 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78-79
三、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79-80
四、 关于开放型经济建设及相关问题 80-81
附件一 加工贸易企业经营情况及生产能力证明 81-84
附件二 经营者调查问卷 84-88
附件三 企业调查问卷 88-95
附件四 企业数据调查表 95-98
参考文献 98-108
致谢 108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