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总方差分解 Tab.3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Initial Eigen values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Component Total %of Variance 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 Cumulative% 1 5.983 31.937 31.937 4.875 30.187 30.187 2 3.522 18.244 50.181 3.229 22.937 53.124 3 2.117 12.098 62.279 2.787 9.532 62.656 4 1.358 10.005 72.284 1.562 9.628 72.284 5 .987 5.377 77.661 6 .864 4.254 81.915 7 .657 3.924 85.839 8 .592 3.775 89.614 9 .433 3.201 92.815 10 .327 2.402 95.217 11 .268 1.706 96.923 12 .179 1.002 97.925 13 .087 .550 98.475 14 .074 .503 98.978 15 .044 .448 99.426 16 .031 .397 99.823 17 .027 .177 100 135 根据最小值特征标准,即取大于1 的特征值,所以只保留了前4 个因子。从表三可以看 出,前4 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72.284%,已经提取出了17 个指标的主要信息, 因此,我们将前4 个特征值所对应的因子为主成分因子。另外,为了明确地解释4 个主成分 因子的经济含义,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四 所示: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Tab. 4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Component 1 2 3 4 X1 -.064 .440 .690 -.349 X2 .189 .325 .894 -.250 X3 .107 .708 .195 .274 X4 .930 -.106 .138 -.095 X5 .374 .068 .902 -.099 X6 -.050 .793 -.069 -.035 X7 .063 -.822 .115 .062 X8 -.068 .741 .109 -.136 X9 .952 -.029 .137 -.148 X10 .947 -.048 .050 .020 X11 .375 .956 .498 .289 X12 .426 .269 .922 .305 X13 -.139 -.286 .943 .539 X14 .056 -.049 .961 .169 X15 .845 .039 -.027 .072 X16 .482 .085 .008 .709 X17 .337 .109 .070 -.694 145 根据表四所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在各因子上选取载荷大于0.5 的指标,可得到 个主成分因子较为明确的经济含义。 第一主成分因子F1 由变量X4(主营业务收入)、X9(净利润)、X10(总资产)、X15(总股本) 决定,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930、0.952、0.947、0.845,以上4 个指标可以被概 括为规模因子。 150 第二主成分因子F2 由变量X3(销售毛利率)、X6(速动比率)、X7(资产负债率)、X8(流动 比率)、X11(总资产周转率)决定,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08、0.793、-0.822、0.741、 0.956,以上5 个指标可以被概括为偿债能力因子。 第三主成分因子F3 由变量X1(每股净资产)、X2(每股收益)、X5(净资产收益率)、X12(总 资产报酬率)、X13(主营业务增长率)、X14(净利润增长率)决定,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 155 别为0.690、0.894、0.902、0.922、0.943、0.961,以上6 个指标可以概括为盈利和发展能力。 第四主成分因子F4 由变量X13(总股本)、X16(流通股股本)和X17(发行市盈率)决定, 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539、0.709、-0.694,以上3 个指标可以被概括为综合因子。 变量共同度刻画了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Xi 的总方差所做的贡献率,它说明了全部公共 因子反映原变量信息的百分比。提取出的公共因子前后各变量的共同度如表五所示: 160 表5 变量共同度 Tab. 5 Communalities 指标 Initial Extraction 指标 Initial Extraction X1 1.000 .579 X10 1.000 .886 X2 1.000 .867 X11 1.000 .629 X3 1.000 .628 X12 1.000 .658 X4 1.000 .932 X13 1.000 .937 X5 1.000 .796 X14 1.000 .725 X6 1.000 .628 X15 1.000 .595 X7 1.000 .679 X16 1.000 .762 X8 1.000 .589 X17 1.000 .619 X9 1.000 .953 由表五可知,这4 个主成分因子提取出了初始17 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对指标的解释 165 能力均保持在50%以上,即从空间变量转化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 2.6 回归分析及结果 用提取出来的4 个主成分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对新股实际发行价Y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进行分析。 i 0 1 1i 2 2i 3 3i 4 4i i Y = a +a F +a F +a F +a F +u (1) 其中, i Y 是第i 只股票的开盘价发行价, 1i F 、2i F 、3i F 和4i 170 F 代表4 个主成分因子变量。 对上述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并且进行差分以消除自相关,采用Eviews6.0 软件进 行回归,结果如下显示: 1 2 3 4 Y=21.53−0.46F+3.54F +1.95F +0.57F (2) (42.67) (7.33) (12.45) (12) (8.76) 175 R2 = 0.9854 R2 = 0.9921 其中,方程下方括号内的值为t 统计量的值。 通过以上回归可知,方程(2)判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均接近1,表明回归模型的拟 合优度较高,方程的拟合较好。通过F 检验可知,回归方程总体检验均显著。可见反映公司 基本情况的4 个主成分因子与发行价明显相关。从回归的系数上看,规模因子对发行价是负 180 相关作用,即公司规模越大,发行价越低,这与实际发行过程中的中国股市现状相符合,即 小公司效应。盈利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和综合因子均与发行价正相关,这说明盈利能力 越强,业绩越好的公司股票的发行价就越高,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3 结论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过高的首日收益率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然而仅仅根据过高的抑 185 价程度便认为新股发行价格不合理是不准确的。本文利用新股发行价格对公司价值变量进行 主成分分析显示对IPO 定价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IPO 发行价格能够较好 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即自询价制实行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定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 也说明导致我国A 股市场的价格偏离现象属于二级市场溢价。 4 政策建议 190 我国新股定价进入了全面的市场化阶段,如何保障新股更加合理地定价,促进我国股票 市场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本文结合文章的实证结果与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得出了以下 几点建议: 第一, 逐渐转变我国股票的发行制度。 目前,我国股票的发行制度采用的是核准制。在核准制下,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 195 不仅要充分披露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监会规定的必要条件。证监会 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股票发行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即将IPO 的公司必然已通过重 重考验,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必然炙手可热,这就给市场哄抬价格的心理准备。而我国从 2004 年开始实施上市保荐制度,把证监会的部分审核工作转到了券商身上,券商和发行人 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二级市场价格的哄抬。 200 对于我国的股票市场,要循序渐进,慢慢逐步放开审核条件,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让市场判断公司是否具有上市资格,让投资者判断公司投资价值,从而在其决定申购买入股 票时谨慎考虑,如此,浓厚的市场投机氛围必然会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 采用累计投标和公开招股的混合招股机制。 累计投标机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发行定价方式,其适用的范围主要是英美等机构 205 投资者比重较高的成熟的证券市场,他们的机构投资者素质较高、投资行为相对理性,累计 投标的询价结果一般都比较接近市场价格。我国目前也采用的是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累计投标 机制,然而,我国的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比重、素质和成熟度都相对较低,达到一定条 件的询价对象的数量更是极为有限,致使市场中存在过度投机行为,使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 出现高抑价和恶意哄抬现象。 210 我国证券市场应该积极着手准备,在适当时候采用混合招股机制,从而既满足国际资本 投资需求,又维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也能够达到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对发行定价的主导作 用。 第三,应该限制申购上限,推行超额配售选择权。 限制申购上限,主要是限制机构投资者等大资金持有者的申购上限,中小投资者由于资 215 金有限,设置申购上限并无太大意义。2006 年5 月,沪深交易所公布了新的新股申购办法, 深市为不超过上网定价发行数量,且不超过99999 .95 万股,而沪市新股申购的最高上限则 为当次上网发行总量或9999 .9 万股。故限制申购上限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申购上限可以有 效地降低新股上市首日高溢价率以及浓厚的投机氛围。 另外,A 股应该在新股发行上市中逐步全面推行超额配售选择权。超额配售选择权不仅 220 可以使主承销商获得应对发行风险的工具,而且使其通过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平衡市场对 新股的供求,一定程度有效解决高抑价和严重的套利现象,并起到维护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来看,应该逐步推进超额配售选择权应用,对超过一定发行规模的新 股IPO 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采用该方法。 第四,积极加大投资者教育 225 为保障促进我国股市稳健发展,应积极加大投资者教育,而对于私募基金,还应该规范 其行为。另外,应积极倡导投资者进行长线投资,而非短线交易,事实也证明,频繁的短线 交易几乎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更别说赢利了,成熟的股民应该有自我主见,不随波逐流, 理智而稳健地投资从而获利。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代写代发论文 代写经济论文 代写管理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