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技术有甲烷回收利用、二氧化 130 氮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存储、清洁燃煤工艺,而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尚有待提高。 中国低碳技术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缺乏完整有效的支持系统,政策法规的不 完善导致已制定并出台的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用 于低碳技术开发的资金来源没有形成固定的政府机制,目前中国用于这方面的资金主要依靠 政府临时拨款、政策贷款、以及国际相关机构的捐款、贷款,尚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再者, 135 由于低碳技术需投入的资金较多,而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成效,导致企业进行低碳研发的积 极性不足[6]。 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4.1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低碳经济要求的产业结构是:在保证经济增长 140 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甚至零排放。实施低碳经济,就要发展低碳产业,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调整中国现有的“三高一低”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 展都会使CO2 排放量增加,但实证分析表明,增加量却会依次减少,在中国尤其如此,通 过国际统计年鉴我国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中国第三产业发 展会减少CO2 排放[7]。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仍依靠大规模的重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很 145 大空间,应逐步减少对第二产业的依赖,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三产业并大力发展,加快产 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化的经济发展。 4.2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合作,推进全球低碳化 在“碳排放”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的今天,“碳排放”正逐渐成为继石 油和煤炭以及矿产之后的又一抢夺热点,目前,发达国家正陆续提出强制发展中国家实行节 150 能减排措施,以期达到“全球减排”。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碳排放压力,中国应站在发展中 国家的立场,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兼顾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分配碳排放 [8]。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应积极主动承担中国的减排责任,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实现中国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要求发达国家也要承担其碳排放责任,对于全球最大的 公共物品——气候变化,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减排任务的,必须共同努力开展国 155 际合作,真正实现全球性的节能减排,营造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实现人类生存。 4.3 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是核心和关键所在。提高中国低碳技术,一是加大自主研发 力度,二是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激 励政策;培养低碳技术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在第一线从事低碳相关技术创新和国际型技术创 160 新人才;另外,对中国现有的低碳技术进行整合,并通过增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快这些 技术成果推广速度。在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方面,重点引进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开发清洁能 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新材料技术;注重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相关技术, 大力发展核电、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低碳型能源,提高传统高碳排放型产业的能源使用效 率,降低GDP 的碳强度。 165 4.4 积极主动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中国政府以GDP 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评判标准,这使得政府在投资上大规 模支出,而居民消费却在逐渐下降,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确使GDP 得到了较快增长,但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始终缺乏足够的认 识,尤其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缺乏长远考虑。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对于中国使 170 用的大量资源和为环境带来的巨大恶化,我们取得的GDP 绩效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经济 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除了数字上的增长外,还包括环境质量、人民生 活水平的实际提高以及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内涵。 鉴于此,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 要是由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由高碳经济型转变为低碳经济型;由环境破坏型转变为环境友 175 好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5 提倡全民低碳消费 居民作为经济产品的最终消费者,通过向广大群众宣传低碳理念,重点提高政府官员、 企业家和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对其开展具有深度的低碳意识教育,引导全民普及鼓励消费者 购买技术先进的低碳产品,就能从市场源头改变需求结构,将比政府的激励对企业起到更好 180 的效果[8]。 总之,要让更多的公众和决策者了解低碳经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合理的低碳经济政策 方针,包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碳排放量,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 实现减排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18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任保平,刚翠翠.中国工业低碳化的制度创新及其政策选择[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2):12-13 [2] 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er-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2003 [3]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90 [4] 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中国市场,2010(11):62-63 [5] 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2-23 [6] 张爱军,李晓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0(1):55-56 [7] 刘再起,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4-25 [8] 陈岩,王亚杰.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0(4):105-106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代发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职称论文 代写代发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