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时下被频繁引用的学术名词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它是英国工党上台后,布莱尔政府为改变传统的英国印象(传统略显保守,绅士风度而有些刻板)所发起“新英国运动”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产业。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因其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倍受许多国家、区域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青睐。在越来越以市场为主体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文化创意产业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城市复兴和区域发展的种种引人入胜的前景;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地点为基础的市场,作为融合城市和区域更新战略的关键因素,作为一条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创汇渠道,从一开始就被普遍认为能为地方产生更多的交易而带来更为活跃的经济,并从其发展之初就从政府决策那里得到了与科学技术同等的待遇。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争论非常激烈,有的人把文化创意产业理解为内容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端环节;有的则把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在本文看来,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不是产业的产业。之所以说它不是产业,乃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分工程度还没有使得文化创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产业,并与其它产业在统计意义上完全分离。而之所以又称其为产业,是因为文化创意要素确实是客观地存在于其它产业领域。这一点与其它产业的出现一样,在社会大分工出现之前,独立的某一产业可能并没有出现,但它的雏形却已形成,一旦条件具备便走向独立。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着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不可复制的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立足在这样的基础上,本论文尝试从整体上建构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理论内容,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机理,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作出探讨,最后针对中国实践进行研究。从篇章结构上看,除绪论和结论部分之外,全文分为四个层次,共十一章:第一层次包括二、三、四三个章节。集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在笔者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当前大量的研究文献还都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如何对这些理论文献进行比较和整理是本论文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本论文在尽可能搜集的范围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梳理,进而从概念上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并与相关较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最后,尝试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构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应当说,这是本文的研究起点,也是全文的展开分析的基本前提。第二个层次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讨论核心的问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机制及其发展条件。从逻辑意义上看,认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之后,我们就需要对它的成长过程,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一梳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作为产业现象的一般原理。而且,通过这一层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迥异于其他产业之处,这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个层次涵盖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三个部分。这一层次的内容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构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框架的,进入到了本论文的核心领域。具体来讲,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来研究的,详细地剖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区域竞争力则建立在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钻石模型基础上进行研究的,通过修正钻石模型,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改变区域竞争力的变化机理;空间组织模式的研究实质是讨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问题,并依据国外的现实情况作出了规律性的总结。值得强调的是,上述三个角度的研究,不仅在于搭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分析框架,而且为中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角度。第四个层次是第十章,其核心议题是中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由于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主要发展于沿海发达区域,因此,本部分的实证素材主要是依据上海、北京等大都市来展开分析的,在此基础上也尽可能对相关内陆区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初步地讨论。值得说明的是,尽管本人在有限的资料中做了尽可能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在某些问题上还展开了问卷调查,但论文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方法却并不令人满意。一个显见的问题是,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概念,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是全新的,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研究的难度。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本人深感难度很大,完稿后深感很不完善,深切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多多批评指正。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