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顺应产业竞争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转换为供应链之间竞争的态势,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它是专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将资金流有效地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同时又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因此,很有必要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作系统性的研究,从而揭示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角度进行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进行剖析,然后分别对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用风险评价理论和信用利差期权进行分析及解释,从而揭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并为全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进行考察,然后重点分析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和保兑仓融资模式的运作机理、信用风险以及功能,从而揭示供应链金融的潜在融资优势。第三部分,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其作风险评价,最后用上述方法作案例分析,从而定量、客观、科学地揭示了供应链金融的有效性。第四部分,首先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然后提出运用信用利差期权的方法转移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原理和思路,最后对我国市场环境实施利差期权的可行性作进一步分析和建议。 本文属于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性理论研究,但是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创新性,希望能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融资模式;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利差期权;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2
1.1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9-10
1.3.1 研究思路 9-10
1.3.2 研究方法 10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0-12
1.4.1 研究内容 10-11
1.4.2 研究框架 11-12
2 关键概念及相关理论 12-26
2.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12-18
2.1.1 供应链 12-14
2.1.2 供应链金融 14-18
2.2 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 18-20
2.2.1 交易成本理论 18-19
2.2.2 交易成本理论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 19-20
2.3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 20-21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0
2.3.2 委托代理理论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 20-21
2.4 信用风险评价理论 21-24
2.4.1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及评价 21-23
2.4.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23-24
2.5 信用利差期权 24-26
3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及其分析 26-40
3.1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考察 26-28
3.1.1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一般考察 26-27
3.1.2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主要类型考察 27-28
3.2 供应链金融三种基本融资模式、运作机理及功能分析 28-33
3.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运作机理 28-29
3.2.2 融通仓融资模式及运作机理 29-31
3.2.3 保兑仓融资模式及运作机理 31-32
3.2.4 功能分析 32-33
3.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分析 33-35
3.3.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分析 33-34
3.3.2 融通仓及保兑仓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分析 34-35
3.4 供应链金融其它衍生融资模式及优势分析 35-40
3.4.1 供应链金融其他衍生融资模式 35-36
3.4.2 供应链金融优势分析 36-40
4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 40-63
4.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的意义 40-41
4.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41-43
4.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3-49
4.3.1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3-44
4.3.2 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4-49
4.4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的步骤 49-54
4.5 案例分析 54-63
4.5.1 我国医药行业状况简述及公司背景介绍 55
4.5.2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55-61
4.5.3 结果比较及分析 61-63
5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63-77
5.1 运用利差期权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意义 63
5.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63-65
5.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利差期权方法 65-72
5.3.1 利差期权的基本定义及损益分析 65-66
5.3.2 利差期权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原理 66-67
5.3.3 利差期权转移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基本思路 67-72
5.4 我国开展信用利差期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72-77
5.4.1 我国开展信用利差期权交易的基础条件 72-74
5.4.2 我国开展信用利差期权交易面临的困境 74-75
5.4.3 我国开展信用利差期权市场的基本思路 75-77
6 结论与展望 77-79
6.1 本文结论 77-78
6.2 研究展望 78-79
参考文献 79-8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82-83
致谢 83-84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