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其他成员。 135 而由于各国环境政策和环保措施不同,对各国产品征收的碳关税额度也必然差异甚大,这就 会直接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二是碳关税违背了WTO 减让关税及促进 贸易自由化的精神。从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今,“限制关税”以发展自由贸易成为 各国遵守的国际法规则。碳关税的提出与这一精神背道而驰。 (2)碳关税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14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使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概念,并通过《京都议 定书》的减排承诺实践着这一原则。在发展中国家基于上述原则暂时不承担具体减排义务的 既有制度前提下对发展中国家单方实施“碳关税”,实质上是让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 同样的减排责任,如果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则发展中国家甚至会承担更大的减排 责任,这对发展中国家是极其不公平的。[9]~[10] 145 2.2.2 外部威胁分析 (1)碳关税满足WTO 的例外条款,实施碳关税 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存在例外规定,如《关贸总协定1994》第20 条“一般例 外”条款规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可成为最惠国原则的例外。例 外条款为有关国家采取某些为保护环境而限制贸易的措施找到了法律依据。碳关税的主张具 150 备为人类生存利益而共同减排温室气体的环保理由。这将为欧美等国单方面征收碳关税以消 弱未参与减排的国家的进口商品的竞争力提供获得国际环境法认可的依据。 (2)碳关税的征收将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①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降低。从现在大多数的研究结果看,碳关税在15~60 美元/ 吨之间,我国高碳产业的出口成本将增加5%左右的碳成本,并且这种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 155 进、长期温室气体累计目标的变化而增加。[11]高碳产品出口成本增加,竞争力削弱,出口 产品市场被迫缩小。②经济增长放缓或收缩,就业减少。由于我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 的减少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就业状况。沈可挺、李钢[12](2010) 认为每吨碳30 美元或60 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1.22%,使 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同时使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 160 而且以上冲击可能在5~7 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生持续影响。 3 中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中国的自身优势与自身劣势是共存的,而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是不可共 存的,最终只会朝向一个方向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的演化,取决 于反对碳关税力量与支持碳关税力量的对比。不管将来碳关税是否开征,中国都应充分的考 165 虑自身优劣势,提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主张。总的策略是:将外部机会与自身优势相结合提 出主张;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劣势;在外部威胁出现时,利用自身优势, 克服自身劣势,将外部威胁降到最低,应对策略如表1 所示。 表1 总体应对策略 Tab.170 1 General coping strategies 策略 自身优势 自身劣势 外部机会 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外部机会,规避自身劣势 外部威胁 利用自身优势,降低外部威胁 克服自身劣势,降低外部威胁 (1)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优势。这是最好的策略。利用WTO 规则与《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容,反对征收碳关税,在碳关税不征收的情况下,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平 稳增长,促进节能减排。 175 (2)利用外部机会,规避自身劣势。利用WTO 规则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内容,反对征收碳关税,在碳关税不征收的情况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第一及其出口导 向型经济的劣势就不会凸显。 (3)利用自身优势,降低外部威胁。在碳关税通过国际组织认可后,征收碳关税,中 国要积极参与到碳关税规则制定中,主张利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征收碳关税的标准, 180 将碳关税的开征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威胁降到最低。 (4)克服自身劣势,降低外部威胁。这是最坏的结果。中国将在碳关税中承受最大的 损失。中国此时只能克服自身的劣势,来适应这对中国最不利的外部环境,将威胁降到最低。 4 结论及建议 在欧美国家相继提出征收碳关税并引发国际社会热议的环境下,本文利用SWOT 方法 185 分析了中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结果表明,中国最好的策略是反对征收碳关税,次之是在碳 关税开征的条件下争取采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碳关税的征收依据,最坏的结果是碳关 税的征收以各国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为征收标准,中国自身劣势尽显,中国将为碳关税付出 最大的代价,此时中国只能克服自身劣势,来降低外部威胁。中国应对碳关税的具体建议如 下:(1)利用WTO 规则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坚决反对碳关税,维护发展中 190 国家的利益。(2)主张贸易问题和碳排放问题是两个不同体系的问题,应该在不同的谈判 领域里解决,而不应把二者放到一起。(3)积极参与碳关税的讨论和谈判,适时提出有利 于本国产业发展的主张,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如反对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以人均二氧化碳为标准确定减排成本的分担等。(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不管 碳关税是否开征,低碳将是今后各国发展的方向。中国应顺应时代潮流,与国际社会一同促 195 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职称论文发表 代发论文 论文发表 代写经济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