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障碍诊断
马莉,刘金平,高丽芝**
作者简介:马莉,(1986-),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010 级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经济
通信联系人:刘金平,(1962-),男,教授,研究方向为:1、产业经济学:国土资源经济、国土资源规划;
2、技术经济与管理:国土资源经济管理与评价、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E-mail: gt3885919@tom.com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5 摘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作为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
视。文章结合徐州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共
31 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6—2008 年的数据,运用协调度函
数评价徐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协调度,并计算影响土地利用综
10 合效益的各因素的障碍度。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
益逐年提高,但生态效益总体水平不高,呈现波动变化;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有起有伏;生
态环境逐渐取代经济因素,成为限制土地利用效益提升的第一因素。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功效函数;协调度;障碍度诊断;徐州市
3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各种建设项目对土地的需求越
来越强劲;然而土地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
水、废渣、废气等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引起“隐性的土地流失”。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土地的
供需矛盾变得十分尖锐。与此同时,我国对土地的集约利用不够重视,使其一直以粗放经营
40 为主,造成了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闲置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
土地利用集约度,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作为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在土地
管理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1]。
国内关于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45 阐述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两个方面。史京文论述了土地利用效益的内涵和三大效益
之间的关系[2]。许坚系统阐述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与总体效益的关系,强调了兼顾生态效
益就是在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3]。李植斌提出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来评价城市土地利用
的综合效益,并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4]。张旺锋,林志明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效系数法定量评价了兰州市1999—2006 年城
50 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5]。解智峰,宋戈以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
和土地生态效益为要素层,构建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
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取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2002—2007 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进行定量分析[6]。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资源城市,徐州市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专门针对徐州市土地利用效
55 益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为了进一步重视土地的集约利用,找到限制土地高效利用的障碍因
素,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
1 研究区域介绍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东西长约210 公里,南北宽约140 公里,
总面积11258 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
60 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拔一般在100-200 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徐州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煤炭、井盐、
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 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徐州还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
全国四大胶合板加工基地之一,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作为苏北最大城市,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
65 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化工、建材工业为支柱产业,煤炭、冶金、纺织、丝绸、轻工、皮革
等行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发展组织在1993 年发表的《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纲要》中认为:土地
70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同时考虑“保持和提高生产力(生产性:降低生产风险(安全性);保护自
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保持性): 经济上可行(可行性)和社会可接收(接受
性)”。依据此纲要,本研究以系统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为指标选取的原则,结
合徐州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
的31 个指标,构建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7~9]。
90 表1 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Tab. 1 Land us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weight of Xuzhou City
目标层 控制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
X1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 0.0141
X2 园林绿地面积(公顷) 0.1306
X3 森林覆盖率(%) 0.0051
X4 造林面积(公顷) 0.1810
X5 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平方米) 0.1129
X6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0.0360
X7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0.0151
X8 污染治理投资占GDP 比重(%) 0.3317
X9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0.0100
X10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吨/平方米) 0.141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
0.2790
X11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吨/平米) 0.0223
X12 地区生产总值GDP(万元) 0.1134
X13 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 0.0014
X14 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 0.0011
X15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0.2289
X16 煤炭产量(万吨) 0.0034
X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0.1388
X18 财政收入(万元) 0.2497
X19 人均GDP(元) 0.1149
X20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总产值(元/平方米) 0.0351
经济发展充分性
0.4491
X21 地均GDP(%) 0.1134
X22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0.0008
X23 人均耕地面积(平方米/人) 0.0012
X24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0.0628
X2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1113
X26 平均每人使用面积(平方米) 0.0693
X27 人均道路广场(平方米) 0.3107
X28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平方米) 0.1815
X29 公园个数 0.1355
X30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 0.1157
土地利用效益
社会可接受性
0.2719
X31 恩格尔系数 0.0112
3 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定量评价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95 3.1.1 指标数据归一化
采用比重法来实现所有指标值的归一化,第n项指标下的第m个参评对象的归一化值为:
1
/
m
ij ij ij
i
p x x
=
= Σ , i=1,2,...,m,j=1, 2,...,n
3.1.2 计算指标的熵值
此处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
100 信息熵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一个系统的信息熵越大,其有序程度越低,反之则有序
程度越高。据此,可利用信息熵来表征各指标的差异程度,某项指标的熵值越小,有序度越
高,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重要性越大,反之越小。由此根据熵值来计算各个评价指标
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1
ln
m
j ij ij
i
e k p p
=
= − Σ ,i=1,2,...,m,j=1, 2,...,n
105 其中,调节系数k= 1/ lnm, pij 为指标归一化值,所得的0≤ ej ≤1。
3.1.3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所得评价指标的熵值,计算第n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 :
gj =1−ej ,j= 1, 2,...n
第n 项指标的权重wj 为:
1
/ , 1, 2,...,
m
j j j
i
w g g j n
=
110 = Σ =
由以上方法得出徐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1。
3.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3.2.1 功效函数
设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评价指标变量为Uj (j=1,2,3...,31),其值为xij (1,2,…,13;j=1,2,3...,31),
115 将指标体系时间序列中的最大、最小值定义为系统临界点上指标的上限aj 和下限bj 。
依据协同论:(1)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状态方程为线性;(2)势函数的极值点是系
统稳定区域的临界点;(3)慢驰豫变量在系统稳定状态时也有量的变化,这种量的变化对
系统有序度有两种功效:一种是正功效,即慢驰豫变量的增大,系统有序趋势增加;另一种
是负功效,即慢驰豫变量增大,系统有序趋势减少。因此,土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变量对系
120 统有序的功效可表示为:
( ) / ( ), ( ) 1, 2,...,13; 1, 2,...,31
( )
( ) / ( ), ( ) 1, 2,...,13; 1, 2,...,31
ij j j j ij
ij
j ij j j ij
x b a b U x i j
U x
a x a b U x i j
⎧− − = = ⎫
=⎨ ⎬
⎩− − = = ⎭
具有正效时,
具有负效时,
3.2.2 综合评价模型
31
1
i ij j, 1,2,...,13
j
F bwi
=
=Σ =
公式中,Fi 代表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值;wj 表示各个指标的权重; b ij 表示各个指标的
125 标准化值。由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具体数值,见表2。
表2 1996—2008 年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
Tab. 2 Land use efficiency of Xu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08
年份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综合效益
1996 0.2981 0.0010 0.1194 0.1161
1997 0.4171 0.0173 0.1260 0.1584
1998 0.3046 0.0386 0.1603 0.1459
1999 0.3051 0.0629 0.1862 0.1640
2000 0.4164 0.0850 0.2368 0.2187
2001 0.3079 0.1182 0.3170 0.2252
2002 0.2689 0.1617 0.3078 0.2313
2003 0.5436 0.2213 0.3534 0.3471
2004 0.6534 0.3365 0.4344 0.4515
2005 0.6853 0.4650 0.5987 0.5628
2006 0.6074 0.6036 0.6366 0.6136
2007 0.668 0.7733 0.7732 0.7439
2008 0.5527 0.9976 0.9436 0.8588
130 3.3 结果分析
以上功效函数的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
从综合效益看,1996—2008 年间,徐州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逐年提高(见图1),从
原创学术论文网Tag:职称论文发表 代发论文 代写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发表
|